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血火長空鑄友誼

——追憶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

許詳

2025年10月21日09:06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后,中國空軍雖作戰英勇,但戰機損耗殆盡,且難以得到補充。至同年11月,能投入實戰的飛機僅剩30余架,華東制空權逐漸落入日軍之手。彼時英美等國對日實行綏靖政策,坐視中國孤軍奮戰。危急關頭,蘇聯伸出了援手—一支以“志願”名義來華的航空隊,超越國界,成為中國天空的守護者。 從1937年10月首批254名飛行員抵華,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后撤離,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以下簡稱“志願隊”)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4年,參與南京、武漢、重慶等重大戰役,創下奇襲台北、轟炸漢口等經典戰例。 他們的故事,是中蘇反法西斯同盟的鮮活見証。

秘密組建進入中國戰場

1937年9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接到斯大林指示,要求從現役空軍抽調精銳赴華。為避免刺激日本,行動嚴格保密。飛行員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集結,接受特訓。

援華的機型確定為I-15、I-16戰斗機和CБ快速轟炸機。

1937年10月下旬,第一批志願隊先后來華,包括空、地勤人員254名,分別組成以馬琴領導的轟炸機大隊和庫爾丘莫夫為首的戰斗機大隊。第二批共有447人、飛機80架。

1938年2月7日,中蘇《軍事航空協定》簽訂,此時,來華的志願隊已有戰斗機、轟炸機各3個大隊。援華的蘇聯轟炸機全由蘇聯飛行員駕駛,在蘭州經檢修、加油等作戰准備后,再轉往其他機場。蘇聯援華的驅逐機則是用卡車將配件長途運至新疆組裝,經調試合格后,由中、蘇飛行員駕駛飛往前線。

這一時期,來華的蘇聯航空專家組最多時達89人。蘇聯志願人員不僅幫助中國建立了航空供應站和飛機修配廠,並在迪化(今烏魯木齊)和蘭州設立航空學校或訓練基地,訓練中國空軍人員,使一批中國飛行員熟練掌握操縱蘇制驅逐機或轟炸機的技能。

血火淬煉,守護中國藍天

1937年11月,志願隊在南京進行了首戰。

11月22日,日本第13航空隊6架戰斗機掩護第12航空隊2架轟炸機空襲南京,志願隊起飛6架I-16戰斗機迎戰。此戰,第13航空隊宮崎康治空曹斃命﹔年僅24歲的志願隊涅日丹諾夫中尉犧牲,他是首位蘇聯援華犧牲的飛行員,被蘇聯授予紅旗勛章一枚。2015年8月,涅日丹諾夫被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在南京保衛戰期間,志願隊共擊落日軍飛機20架。其中,飛行員庫德莫夫還擊落了號稱日本海軍陸戰隊驅逐機“四大天王”之一的白相定南。

12月22日,日軍11架轟炸機在12架戰斗機的掩護下空襲南昌新機場。布拉戈維申斯基大隊長率領中蘇雙方的I-16共20架,在3000米和4000米分層交錯警戒。中國飛機在鄱陽湖上空發現大林法人大尉的編隊,布拉戈維申斯基當即發出作戰信號,迅速展開隊形,分割敵戰斗機和轟炸機。

戰斗中,布拉戈維申斯基發現一架漆有紅色條紋的日機,知道這是長機的標志,便尾追不舍,迅疾打出長串子彈,日機急速拐彎,避開射擊,企圖掉頭咬尾。布拉戈維申斯基騰空翻轉再次咬住敵機,不失時機准確地打出一串子彈,敵機冒起濃煙,倒栽下去。

戰斗結束后,經日方確認,被擊斃的日機駕駛員為第13航空隊艦戰隊分隊長大林法人。

1938年后,中國方面作戰雖然處於守勢,但是中方和志願隊飛機對日本佔領區的轟炸打擊並沒有減少,中方通過這種轟炸向日方顯示抗戰的決心,擾亂敵方部署,打擊其重要機場。

1938年4月,徐州會戰進入白熱化階段。4月1日11時,志願隊3架轟炸機飛赴魯南嶧縣(現為山東省棗庄市嶧城區)轟炸日軍。14時飛抵嶧縣上空,發現縣城東關與南關內多處起火,並有日軍密集部隊。日軍見中國飛機飛至,亂作一團,中國飛機當即投下大小炸彈48枚,均命中日軍。同日早晨,志願隊另外3架轟炸機飛赴嶧縣及台兒庄之間,轟炸日軍。上午,3架轟炸機空襲位於台兒庄西北亂溝的火車站和橋梁,命中車站1彈,黑煙沖天,車站全毀,並發現日軍一兩百人,當即連續投彈,敵死傷大部。

4月29日,日本海軍第2聯合航空隊出動27架戰斗機、18架轟炸機襲擊武漢,企圖炸毀中國空軍基地和漢陽兵工廠等重要軍事目標。中國空軍19架驅逐機和志願隊的45架戰斗機分頭起飛迎敵,這場鏖戰持續1個半小時,中方報稱擊落21架日機,其中,志願隊共擊落轟炸機6架、戰斗機7架。此戰,志願隊隊長烏斯片斯基大尉和舒斯特爾中尉壯烈犧牲,將滿腔熱血洒在了武漢天空。

5月31日,為消滅駐在漢口的中國空軍,日本海軍35架戰斗機,掩護18架轟炸機空襲武漢。根據事先偵察到的日機動向,駐武漢的中、蘇戰斗機共49架守伏在武漢周邊空域。12時,因天氣惡劣,視線狹窄,日軍僅有11架戰斗機竄入武漢空防警戒區,也許已察覺到中方有所准備,立即大轉彎向東飛去,且戰且退。然為時已晚,中方伏擊編隊當即奮勇追擊。津加耶夫的大隊首開戰果,第一輪攻擊便擊落2架敵機。戰斗中,志願隊飛行員古邊科則在子彈打完以后,向一架敵機猛沖過去,抱定殺身成仁之志,以自己的飛旋螺旋槳去撞擊日機,成功將一架敵機的機翼切斷,致其墜毀。古邊科以高超的技術操縱負傷的飛機安然返回。

古邊科因為在華先后擊落7架敵機,被蘇聯政府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並被中國政府授予“金質獎章”。此次空戰持續了近30分鐘,共擊落敵機14架,再次粉碎了日軍空襲武漢的企圖。

鼓舞軍民抗戰意志

全民族抗戰初期,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的飛行員不僅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保衛南京、武漢、南昌、徐州等城市領空,而且憑借其過硬的飛行技術,駕駛飛機深入敵后,向日本大后方進攻。1938年2月初,駐武漢的航委會向志願隊提供情報,稱發現有裝滿飛機零件的巨大箱子從日本本土運抵台北鬆山基地,准備在此組裝后投入中國戰場。為此,中國空軍希望能中蘇聯合奇襲鬆山。

2月23日,為迷惑潛伏在漢口的日本間諜,中蘇空軍故意散布各種假消息,聲稱將要轟炸安慶附近江面上的日艦。轟炸任務由志願隊指揮官雷恰戈夫少校負責,分為兩個攻擊編隊,大隊長波雷寧率志願隊28架轟炸機於8時從漢口出擊。中國空軍7架轟炸機隨志願隊格茲洛夫領隊的5架轟炸機從南昌出擊。南昌編隊因領航員在濃雲堆積的情況下計算錯誤,升空后不久即偏離預定航向,被迫在福州機場降落加油后無功而返。

根據事先計劃,為了迷惑敵人,漢口編隊在波雷寧的指揮下,先向台北以北方向飛行,隨后急速轉彎,降低高度,直逼鬆山機場。日軍根本未曾料到鬆山機場會遭空襲,毫無戒備,既無戰斗機升空攔截,也無高射炮火阻擋。波雷寧的長機首先進入投彈,其余各機也依次進入,共投彈280枚,大部分命中目標。鬆山機場頓時火光沖天,烈焰滾滾。

據情報,此次出擊共炸毀敵機12架、營房10棟、機庫3座,炸毀可使用3年的航空油料及其他裝備,使鬆山機場陷於癱瘓,以致1個月內不能使用。

遠程奔襲鬆山機場成功后,意猶未盡的波雷寧又下令將剩余的炸彈全部投在港口設施和日軍運輸船上,再用航空速射機槍掃射目標,然后從容返航,在福州加油后,轟炸機群順利返回漢口機場,無一折損。

武漢陷落后,全民族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西南地區也成了日軍空軍的重點轟炸區域。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與中國空軍開始擔負起保衛抗戰大后方的艱巨任務。為打擊中國軍民的抵抗決心,摧毀中國人民抗戰意志,迫使中國政府投降,日本空軍對重慶進行持續轟炸。僅在1938年5月3日、5月4日兩天,日軍對重慶市區進行的大轟炸,就造成炸死炸傷5000余人,摧毀房屋3800余幢。

為了鼓舞軍民抗戰意志。1939年6月,應中國政府請求,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的1個殲擊航空兵團(50架飛機)由蘇普倫少校率領,進駐重慶﹔又有庫裡申科中校率領的轟炸機航空兵團共40架轟炸機來華。至此,志願隊兵力增至戰斗機、轟炸機各4個大隊,達到鼎盛時期,大大提高了中方抗擊敵空襲的實力。

7月6日,30架敵機夜襲重慶。中、蘇飛機起飛迎擊。當時,中國機場缺乏夜航設備,飛機起降缺乏引導,安全無法保障。但是,飛行員憑著嫻熟的技術,克服困難駕機升空。蘇聯飛行員科基納基旗開得勝,擊落敵機1架。蘇聯飛行員柏達依採夫在追擊1架敵機時,被另一架敵機開炮擊落犧牲。

削弱日軍有生力量

雖然中國空軍和志願隊兵力同日軍航空兵相比相差懸殊,但他們仍抓住有利戰機,利用有限的力量,出其不意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遏制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9年9月5日,日本海軍第1聯合航空隊進駐漢口機場。至此,漢口基地成為日軍在華中的最大航空基地,集中了日本海軍第1、第2聯合航空隊和陸軍第3飛行團的200余架各式飛機。1939年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轟炸機來華后,中方遠程打擊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可以對敵出擊。中、蘇空軍決定聯合行動,對漢口機場進行大規模攻擊,力爭削弱日軍航空隊的有生力量。

1939年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爆發。為策應中國守軍的反攻作戰,空軍奉命先空襲武漢敵機場。10月3日凌晨5時,駐成都太平寺機場的志願隊9架轟炸機由大隊長庫裡申科率隊,前往襲擊武漢王家墩機場。於當日12時40分飛抵王家墩機場上空,機場停滿飛機,密集排列,以東西北三面為最多,每面約二三十架。

漢口王家墩機場在敵縱深后方,日軍誤以為中蘇轟炸機作戰半徑無法到達,對中蘇遠程奔襲能力估計不足,機場上停放有逾百架飛機,周圍疏於戒備,防空炮火也沒有准備。此時,該基地正在准備接收新裝備的轟炸機,並有日海軍艦隊司令部代表和漢口偽政權代表出席交接儀式,第1聯合航空司令官塚原二四三少將以下軍官都在戰斗指揮所門前迎接,並聽取接收新機的指揮官報告情況。日軍的交接儀式正在進行之時,中蘇轟炸機群即以機場中心為瞄准點,連續投彈。高爆彈、殺傷彈和燃燒彈等50多枚炸彈從天而降,除部分落在附近水田之外,其余都在指揮所前一帶爆炸,將接收儀式現場變成戰場。

由於未遭到任何反擊,機群又降低到1400米低空實施第二波飽和轟炸。據機組報告,大部分炸彈沿著日機縱列爆炸,彈片火焰拋向四面八方。在巨大的殺傷力震懾下,日軍高炮呆若木雞,竟始終沒有開火。轟炸火網籠罩機場東北角,頓時濃煙四起,火光沖天。中國飛機通過目標后,向西直飛返航。

此戰,日軍有50架飛機被毀,近100架受損,漢口機場的大部分飛機都被認定無法起飛。人員傷亡更重,木更津航空隊附石河淡中佐、鹿屋航空隊附小川弘中佐及第12航空隊岡崎兼武中尉等軍官4名、士官1名當場斃命,塚原二四三少將左手被炸斷,另有軍官4名、士官8名受重傷。

國際主義戰士:庫裡申科

10月14日上午,為擴大戰果,志願隊庫裡申科再次率領轟炸機出擊漢口王家墩機場。當天中午,轟炸機群到達漢口王家墩機場上空,機場停放約70架日機,其中有轟炸機約30架。在幾乎完全相同的背景下,11天前的情景在同一地點再次上演。庫裡申科編隊將炸彈連續投下,機場頓時起火。志願隊在庫裡申科指揮下,各機操作嚴密,僅一次通過即投放了所有炸彈。各隊飛機投彈時,正好背對太陽,在空中警戒的日機始終未能覺察,僅有高射炮猛烈射擊,等日機進行攔截時,為時已晚,志願隊機群已圓滿完成機場上空投彈。

返航時,庫裡申科所率機群遭遇9架日機連續追逐攻擊,庫裡申科駕駛的領航機則遭3架日機包抄堵截,油管及左發動機受損故障。庫裡申科憑借高超的飛行技術,靠右發動機沿長江返航。飛臨萬縣上空時,機身失去平衡,無法控制。最初在長江南岸的陳家壩上空左右盤旋一圈,發現陳家壩太小,重型轟炸機難以在此著陸。為保全戰機並確保附近居民的安全,庫裡申科駕機平穩迫降於萬縣下游約8公裡的貓兒沱附近江心。飛機尚未沉沒時,他叮囑同機的投彈手和機槍手脫掉飛行服游向江邊,並命令他們記住岸邊特征標記,以便將來打撈。

投彈手和機槍手均泅水獲救,唯獨庫裡申科因連日勞累,無力泅渡溺水殉難,被江水卷走,時年36歲。20天后,人們才在貓兒沱下游發現了他的遺體。

經1939年10月3日和14日兩次奇襲日軍漢口機場,志願隊共炸毀日機84架,擊落日機3架,使日軍在武漢地區航空部隊元氣大傷。

中國人民為紀念這位國際主義戰士,特地為庫裡申科精心建造了一座紀念碑。1951年春天,萬州區人民募捐數萬元購買了一架飛機,命名為“庫裡申科”號,飛赴朝鮮前線作戰。1958年10月8日,庫裡申科夫人和女兒英娜曾來萬州區庫裡申科烈士陵園掃墓。1958年,周恩來總理對特邀前來參加國慶招待會的庫裡申科的妻子和他女兒說:“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格裡戈裡·庫裡申科。”

英雄之名,永駐長空

志願隊一直活躍於中國各大戰場,有效支援中國軍隊的陸地作戰,給予日本侵略者重創。4年間,志願隊參戰50余次,擊落日機539架,自身損失飛機230余架。更重要的是,他們幫助中國空軍重建了作戰體系。1941年6月,納粹德國開始侵略蘇聯,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奉命回國作戰,武器裝備全部移交中國空軍。

1937年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軍事顧問、專家先后來華3665人。空軍志願隊員輪流參戰的達2000余人次,高峰時期有8個大隊(5個戰斗機大隊,3個轟炸機大隊),有14人因作戰英勇獲得蘇聯英雄稱號,217名蘇聯志願援華人員為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他們中,年齡最大的41歲,最小的僅22歲,平均年齡28歲。其中馬爾克·尼古拉耶維奇·馬爾琴科夫、格裡戈裡·阿裡莫維奇·庫裡申科等5人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來源:人民政協報,本文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