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15:19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雜志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7月,甜城金融港灣內人頭攢動。“原來要跑好幾個部門的事,現在半小時全搞定!”四川鼎佳億新能源公司負責人劉青峰辦完企業開戶和稅務登記手續,轉身就在隔壁窗口辦理了貸款咨詢業務。市民張軍同樣欣喜:“二手房交易手續和貸款審批可以同步辦理,節省至少3天奔波時間。”
這樣的“加速度”,得益於內江市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與政務中心的“黨建聯建”機制,通過黨員先鋒崗和聯席議事制度,21項高頻金融業務被納入政務中心,實現了“一窗通辦”。
四川省委金融辦、省委金融工委自2024年1月成立以來,全面加強四川地方金融系統黨的建設,以打造“天府金融先鋒”黨建品牌為抓手,推動黨建與金融干部隊伍培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等業務工作相融互促,不僅理順了黨建工作機制,也讓黨建引領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取得可感可及的成效。
體制機制新突破——
構建全域黨建網絡
在德陽,成都農交所德陽所黨支部書記謝玉萍新任總經理助理一職后,積極推動公司建立“三重一大”事項黨組織前置研究機制。她是德陽市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成立后,以黨組織負責人身份進入公司高管層的代表之一。目前,該市13家單獨設立黨組織的公司全部實現黨組織負責人和公司高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其中,8家公司黨組織負責人由公司“一把手”擔任,顯著提升了企業對黨建的認識,極大改善了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現象。
“成立行業黨委前,德陽地方金融企業普遍存在黨建認識不到位、黨員管理不規范、黨組織作用發揮弱三大困境。”德陽市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副書記、財政局副局長米楷坦言,行業黨委成立后,迅速開展“黨建入章”、黨組織強基固本等行動,指導13家地方金融企業將黨建工作寫入公司章程,督促建立黨組織參與決策機制,並推動新增黨組織、發展新黨員。
“有了行業黨委這個‘導師’,黨建引領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工作抓手。”德陽市國興擔保公司職工、黨員王玉琢深有感觸。
隨著“兩個覆蓋”的深入推進,行業黨委已不是一個新名詞。那麼,在地方金融管理機構改革后,四川省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的職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以率先成立金融企業行業黨委的德陽市為例,“今年6月,我們更名為‘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指導范圍從20家地方金融組織擴展至26家本地法人金融企業。”米楷介紹,“同時厘清職責:國有金融企業黨建由市國資委與行業黨委共管,非公金融企業則由市委‘兩新’工委與行業黨委共管。”
這樣的調整有何深意?
“此舉旨在厘清管理機制,真正實現‘兩個覆蓋’。”省委金融工委相關負責人指出,改革后,省委金融工委在省委組織部、省委社會工作部的指導下,印發相關文件,明確由省市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履行黨建指導職責,構建起省委金融工委牽頭、市(州)行業黨委屬地指導、職能部門聯動的管理體系。目前,四川省已有10個市(州)完成調整。
如今,地方金融企業行業黨委正指導各地金融企業黨組織書寫惠民答卷:廣安市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支小惠商貸”放貸211.5億元,惠及2.1萬戶小微企業﹔內江市打造“黨員金融服務隊”,建立農村金融服務站562個,惠及涉農主體14萬戶、小微企業9萬戶﹔廣元市6家擔保公司組建“共保體”,農民工工資擔保線上辦理效率提升80%。
黨建成為金融改革的“紅色引擎”,實現服務民生與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2025年上半年,全省普惠領域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6.35%,三大糧食作物保險提供風險保障207.7億元,賠付7989.36萬元,受益農戶36.85萬戶。
人才培育新路徑——
鍛造復合型“金融鐵軍”
夏天,金陽青花椒進入採摘旺季。金陽縣鼎雷花椒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的花椒種植基地裡,一串串青花椒挂滿了枝頭,隨處可見椒農忙碌的身影。
“各位家人們,火鍋是川渝人的最愛,而麻辣是火鍋的靈魂,其中的關鍵就在‘金陽麻’……”一大早,公司負責人、“90后”黨員雷林便打開直播,將田間地頭的青花椒在網上推廣,1小時吸引了幾萬人圍觀。
據了解,2021年至2024年,雷林整合金陽青花椒產業供應鏈資源,形成“農民+合作社+貿易公司+互聯網銷售”模式,幫助1000戶以上種植戶和30余家金陽縣合作社、企業銷售花椒約8000萬元,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和合作社增收致富。
盡管在鄉村闖出了成績,但雷林感覺自己還是缺乏農業經濟專業知識。去年,他迎來了一個好機會,作為金陽縣致富帶頭人,他被推薦參加了全省鄉村振興“金融明白人”專題培訓班。一周的學習,讓他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學習到了如何通過吃透金融政策助力產業升級,加深了對鄉村振興專項信貸、農業供應鏈金融等工具的了解,還學習了風險對沖機制,通過為椒農定制氣象指數保險,降低因極端天氣導致的減產風險。后續還計劃聯合農行、農商行等當地金融機構,推廣‘青花椒貸’產品,解決收購季資金周轉難題。”雷林表示,他希望這樣實用的培訓班能常態化舉辦。
“學習掌握金融知識不僅僅是企業家們的事,更應該成為‘領頭雁’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省委金融工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金融系統黨員干部也應該進一步增強黨性,加強黨建知識學習培訓,以黨建引領推動事業發展。近年來,省委金融工委會同省委組織部,持續分層分類推動地方金融系統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規范化和精准化,特別是今年,在2024年全覆蓋培訓500余名省屬國有金融企業處級黨員干部的基礎上,舉辦的“全省地方金融企業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持續提升了地方金融系統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的黨務工作能力。
“參加培訓后,我不僅對黨務工作有了更系統的把握,黨性修養也得到加強,用黨建工作指導業務工作,站位更高、格局更大、視野更開闊,能有效防控風險。”談到培訓收獲,從事黨務工作不到一年的涼山彝族自治州財政局地方金融監管科科長劉世秋感受頗深,“特別是指導非公地方金融企業規范黨組織建設后,對中小實體經濟的服務也上了台階,營商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縣域發展新引擎——
激活金融助農“造血”機制
近段時間,成都一家主打天然蜂蜜奶茶的飲品店“鋸齒山”悄然走紅,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而飲品中香甜的蜂蜜,來自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
“山貨進城”的背后,是四川金融幫扶機制在欠發達縣域持續發力的生動縮影。
地處大涼山腹地的甘洛縣,是全省39個欠發達縣之一。當地農業資源豐富,盛產蜂蜜、竹蓀、羊肚菌、核桃等特色農副產品。然而,受交通不暢、渠道不通、加工不強等制約,產業“小、散、弱”,產品難以形成規模,很難走出大山、打響品牌。
改變,始於2024年5月8日一支金融支持基金的有力介入。甘洛產業振興投資基金,這支由四川產業基金與甘洛縣共同設立的全省首支托底性幫扶專項基金,聚焦甘洛縣域內一二三產業融合、戰略資源開發與產業鏈高端環節建設,有力推動甘洛縣產業與市場對接、提質增效。
為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2024年11月20日,甘洛縣融匯商貿有限公司依托該基金應運而生。“縣內的項目資源和信息較為分散,需要統籌協調項目開發運營中涉及的資金、人才、技術、政策補貼、市場渠道等資源,確保產業項目落地實施整體有序。”在四川產業基金駐甘洛縣托底性幫扶工作專班成員羅繼軍看來,公司的設立,可以實現“基金+股權+平台”一體化,確保幫扶工作動力足、可持續。
在融匯商貿的幫扶下,零散山貨聚成規模商品。什加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首批受益者之一:蜂蜜統一回收、檢測、包裝,聯名城市奶茶品牌,附加值提升30%,30余戶蜂農實現穩定增收。
“以前等人來買,現在是有人來訂,蜂蜜成了大家增收的‘甜產業’。”合作社負責人沙嘎偉金笑著說。
不僅是在甘洛,四川全面推進托底性金融幫扶工作探索。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39個欠發達縣貸款余額達3183億元,較啟動初期增長20.9%﹔參與金融機構由6家增至40家,實現“縣縣有幫扶”。
金融活水持續澆灌,為培育支撐縣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巴中市“金牛貸”支持166戶農戶養牛﹔四川金控集團完成托底性幫扶蒼溪縣產業基金增資﹔攀枝花市“共富家園”平台授信破億元……
省委金融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正持續推進定點幫扶與托底性幫扶,推動金融資源向基層延伸、向產業聚焦、向群眾傾斜,增強欠發達地區“造血”能力,鞏固提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質效。
(《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張微微 陳文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