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

本報記者 袁 泉 王錦濤

2025年08月24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強調“西藏是我國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居於重要地位”。

  從實行民主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落地生根﹔從百萬農奴翻身做主人,到370萬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堅定不移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位任務,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指數持續保持在99%以上,譜寫長治久安新篇章。

  “基層善治”的生動實踐處處可見

  政法單位和信訪部門常駐,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19家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輪駐,其余縣直部門隨叫隨駐,快速響應群眾各類訴求……

  那曲市比如縣建立健全綜治中心,開展司法調解等專項業務,設立縣級公証服務中心,不斷拓展服務范圍。“今年以來,累計受理227件矛盾糾紛,化解率達100%。”比如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青美次仁說。

  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基層治理體系日益完善,基層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效能顯著增強。

  “宇拓公園附近的自駕營地晾衣場地少,缺少新能源車充電樁。”通過“雙報到”機制,林芝市巴宜區尼洋社區向上級部門反映這一制約文旅產業發展的問題,對接林芝市市政、城管等部門,不到1周時間就拿出了解決方案。“目前招標工作已經完成,營地提升工程正在施工。”尼洋社區黨委書記李寧說。

  針對地廣人稀的實際,西藏各地各部門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提高基層群眾自治能力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關鍵環節,不斷創新治理方式,有效提升治理能力——

  在阿裡地區,“雙聯戶”制度有效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在拉薩市城關區,魯固社區創新設立“民主議事廳”,定期組織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共同商議社區公共事務﹔在山南市瓊結縣,“文明實踐銀行”積分兌換機制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全縣矛盾糾紛化解效率提升至98%﹔在那曲市色尼區,“馬背調解員”在賽馬活動期間調解各類糾紛近30起……“基層善治”的生動實踐處處可見。

  讓民主法治的陽光溫暖每個角落

  山南市乃東區,透過藏式小樓的窗戶,陽光洒落在一張泛黃的代表証上。次仁拉姆老人聲音微顫,“這是我出席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証。”

  次仁拉姆出生在簡陋的牛棚,6歲起在領主家充當“朗生”(西藏農奴的一種),12歲被領主賣出,從此與父母分隔兩地。

  在舊西藏,佔總人口不到5%的“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幾乎佔有西藏全部財富,而佔總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卻掙扎在生死線上。1959年,西藏開啟民主改革,1960年底,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解放。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大會代表301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242人,佔代表總數80%以上,其中絕大多數是翻身農奴。

  民主改革后,次仁拉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用勤勞的雙手發展生產,成為“百萬翻身農奴的榜樣”。

  目前,西藏四級人大代表4.2萬余人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約佔89%。雪域高原各族兒女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共收到代表建議3400余件,均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答復完畢,溝通率、辦復率、滿意率均達100%。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把各族群眾的期望與訴求化作改革發展的實際行動,讓民主法治的陽光溫暖高原的每一個角落。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拉薩八廓街,是各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証。八廓街周邊,多民族群眾共同居住的民族團結大院有100多個。

  瑪康大院位於八廓街吉日一巷十一號,院裡生活著60多戶100多名各族群眾。來自墨竹工卡縣的扎巴一家,在大院裡生活了30多年。“鄰居們相處得像兄弟姐妹一樣。”扎巴說。

  走過八廓街,大昭寺周邊店鋪林立、游人如織,不同民族群眾合伙經營的商鋪就有百余家。

  千年八廓街,是各民族建起來的。今日西藏的美好生活,是各民族共同用雙手創造的。

  180斤的太空南瓜、單株年產300斤的西紅柿……墨竹工卡縣的智能大棚裡,各種蔬菜長勢喜人。“高原陽光充沛、晝夜溫差大,蔬菜品質好。”來自山東壽光的孟德利,在墨竹工卡縣種菜9年,帶動當地4000余人種菜致富。

  每年9月定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民族團結教育走進課堂……如今,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4日 02 版)

(責編:彭曉玲、溫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