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連日來,中央代表團為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帶來溫暖關懷、奮進動力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本報記者

2025年08月24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受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連日來,中央代表團帶著黨中央的深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深情祝福,深入雪域高原,把黨的溫暖送到西藏各族人民心頭,受到當地各族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表示,一定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共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書寫美麗西藏新篇章,用實際行動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努力奮斗。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

  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今天的西藏,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生態良好、邊防鞏固、人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西藏各族人民發自內心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作為翻身農奴的后代、新西藏的見証者,拉薩市城關區塔瑪村第四期小康示范江沖小區居民拉巴一家對雪域高原這些年的滄桑巨變深有體會。在黨的政策關懷下,今年81歲的拉巴不僅可以每年領取高齡老人補貼、特別扶助金等生活補助,還能每周享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的上門健康體檢服務。

  “在舊西藏,我們家連糌粑都吃不上,現在吃喝不愁,過上了小康生活,這都是黨的恩情。”拉巴的女兒達娃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今年1月7日,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房屋倒塌。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全力開展人員搜救,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防止發生次生災害,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做好善后等工作。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建新家園。在定日縣長所鄉森嘎村,中央代表團入戶慰問了受災家庭阿旺一家。災后重建的新家,窗明幾淨,客廳擺著成套的藏式家具,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感謝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讓我們災區群眾這麼快住進新房。新房子不僅質量好,布局也很合理,我十分滿意。”阿旺高興地說。

  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

  阿裡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典角村,兩層的藏式小樓裡格外溫馨,這是村民尼吉的家。她現在經營一家養雞場,生活富足。

  “我們典角村是受惠於黨的好政策才發展起來的。小時候,我家還住著石頭房子,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還有了紅火的產業,日子越過越好。”尼吉說,“我會繼續努力奮斗,帶領更多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在那曲,近年來隨著那曲市人民醫院“五大中心”的建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那曲人民實現病有所醫、病有良醫。

  “這些年,我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離不開中央政策大力支持。”那曲市人民醫院院長劉宇峰說,“我們將持續加強醫療能力建設,為農牧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走出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西藏發展有自身特點,要從實際出發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些年,西藏清潔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輕工業等現代產業蓬勃發展,生態安全屏障日益牢固,西藏高質量發展的潛力不斷釋放、活力持續激發。

  在山南市桑日縣,大規模種植的葡萄已成為雅魯藏布江畔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我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在援藏科研人員幫助下,在政府和相關企業的努力下,葡萄基地輻射帶動周邊10個村,群眾就近就業。”桑日葡萄基地負責人屈天文說,“大家齊心協力,雪域高原正孕育著高質量發展的甜蜜夢想!”

  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水清岸綠,生機勃勃。

  “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在建設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來自林芝市巴宜區立定村的尼瑪平措是這裡的公園管護員,“這幾年,游客更多了,許多村民吃上了生態飯、旅游飯,大家的環保意識也更強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身邊的生態環境,讓日子越過越美!”

  昌都新區,溝壑縱橫間,一處大型風電項目正在火熱建設中。

  “西藏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發展清潔能源大有可為。”東方電氣高海拔風電產業基地的青年技術人員熊雲鋼說,基地的技術員來自全國各地,懷揣著建設雪域高原的熱忱來到這裡,“我們將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提供更優質的風電裝備,推動西藏清潔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數百公裡外的山南市瓊結縣,群山巍峨綿延,華電瓊結風電項目正加緊建設,將呼嘯山風化作綠色能源,造福千家萬戶。

  全國勞動模范、瓊結風電項目科技創新人員楊立勇說:“作為新時代的勞動者,我們將扎根雪域高原,立足清潔能源領域,探索‘數智電廠’新模式、新技術,努力打造高原清潔能源標杆工程,全力保障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絢麗雪域篇章

  回首往昔,西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藏各族兒女正同心協力、團結奮斗,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絢麗雪域篇章。

  “2019年縣裡摘掉貧困帽子,吉塘社區的村民住上嶄新的水泥房,溫泉旅游康養越辦越紅火……”回憶起這幾年的發展變化,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吉塘社區黨支部書記土登尼瑪激動不已,“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我們將不負黨中央囑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創造更加燦爛的未來!”

  “現在的路越來越平整、寬廣了!”扎西次仁從事公路養護20余年,親眼見証了這些年一條條“天路”讓雪域高原天塹變通途,“我一定發揚好‘兩路’精神,繼續扎根一線,用堅守和汗水保障公路網絡暢通無阻。”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西藏阿裡陝西實驗學校常務副校長朱娜今年援藏期滿,仍覺得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毅然選擇再留3年。她說:“援藏是一項光榮的事業,我將不負囑托,繼續發揚援藏精神,用心用情培育祖國的花朵,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

  (本報記者袁泉、李昌禹、劉博通、陳尚文、鮮敢、徐馭堯、陳熙芮)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4日 02 版)

(責編:彭曉玲、溫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